星途·校友 | 罗思翔:跨界逐光,践行责任

2025-09-23

在时代的浪潮中,总有一些人敢于突破边界,以多元视角探索未知领域,以责任担当积极回馈社会,以创新迭代主动拥抱未来。北京国家会计学院2024级智能会计与金融科技应用硕士项目校友罗思翔,便是其中之一。


北京合川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2024级智能会计与

金融科技应用项目硕士研究生

罗思翔


-跨界破局,思维融合-


罗思翔的职业生涯起步于律师行业,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出色的业务能力在行内崭露头角。然而,他立足法律专业却不囿于其中,受《穷查理宝典》中多元思维模型启发,他始终思考如何打破专业壁垒,寻求多维解决方案,不断追求跨领域、跨学科融合发展。早在职业发展初期,为应对律师行业资源集中于头部机构的困境,罗思翔主动突破传统获客模式,开展异业合作。他创新联动20多家孵化器、产业园等平台,通过法律问诊、培训等形式切入中小微企业服务市场,成功积累了首批客户。站稳脚跟后,他又逐渐将法律专业服务融入社会组织、商协会等领域,从而不断拓展服务场景。这些突破常规的思维和实践,既摆脱了资源固化的限制,又将法律价值嵌入多元生态,为他事业的不断跃升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时代和技术的不断发展,罗思翔敏锐洞察到人工智能对于行业发展变革的价值,这促使他从行业领域破局,进一步转向学科跨界。2024年,罗思翔选择就读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与香港城市大学合作举办的智能会计与金融科技应用理学硕士项目(MScAF)。该项目依托双校资源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创新,核心课程如《区块链技术和人工智能》《商业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等深度聚焦技术赋能,在香港授课的《人工智能商业创新与技术》直击国际化实践前沿,项目中更不乏《中国法律与金融科技法规》等交叉学科课程。可以说,这一项目为罗思翔跨界探索法律、金融以及会计与AI的底层逻辑并实现融汇贯通提供了绝佳的平台。在院学习期间,基于MScAF项目提供的理论体系支撑与资源对接渠道,罗思翔与伙伴发起“AI+法律”创业项目。目前该项目已进入研发阶段,未来将通过技术赋能提升法律服务质效,持续为行业注入新动能。


-责任在肩,普惠法治-


巧合的是,虽然入学时间不长,但罗思翔的社会责任理念与学院所倡导的“在专业实践中履行社会责任”的人才培养导向高度契合。他始终将法律行业视为社会的“法治毛细血管”,致力于以专业服务疏通社会堵点、捍卫公平正义,让政策能落地、群众有依靠。怀揣这一信念,多年来他躬耕社会公益实践,为构建普惠的法律生态不断努力。他牵头组建北京市石景山区青少年法律赋能基地,联合75家律所的100名律师护航青少年权益;作为公益法律顾问,为10余家市级社会组织提供咨询;担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公益讲师,向上万名青年普及劳动权益知识。在法治建设领域,他以第一执行主编身份编纂《石景山区工商联企业合规指南》,助力民营企业合规发展;连续举办两期石景山青年律师成长训练营,为数百名青年律师搭建成长平台,赋能行业新生力量。在公益普法与对口帮扶一线,他以行动传递法治温度。全国宪法宣传周期间,他组建7人公益律师团,为文化和旅游部等十余家单位宣讲,惠及数千人;作为律所工会主席,推动与青海玉树称多总工会合作,组织10名劳动法专长律师,为藏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人力资源合规与权益保护服务。从首都到藏区,从青少年到劳动者,从企业到社会组织,罗思翔以扎实的法律服务,将专业价值融入社会公益,践行“法治为民”初心。


GU SHI-展望未来,创新不止-


作为亲身参与并一路见证青年创业浪潮的过来人,罗思翔深知当前青年创业面临着融资难、竞争加剧等挑战,但同时也深信经济转型将催生创业新机遇。对青年创业者,他强调,法律合规与风险控制是创业存续的战略支点,因为“预防成本远低于处理成本”。为此,他正着力打造综合服务平台,旨在整合资源为青年创业提供全链条支持,特别是法律风控的精准赋能。展望未来,罗思翔的规划清晰而坚定——在持续深耕法律服务行业的同时,依托AI技术链接财税、人力资源等专业领域资源,构建普惠性专业服务平台,助力更广泛的个体与组织高效获取专业支持。他与同辈共勉:保持终身学习,在创新中实现个人与社会价值统一,无论创业就业,都要拥抱变化、迭代能力,于时代洪流中行稳致远。 在罗思翔身上,我们看到了新时代青年跨界破局的智慧、创新创业的勇气以及服务社会的热忱。未来,愿他和他们继续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砥砺前行,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本文转自公众号:国会研究生教育

声明:本文文字转载、图片收集自网络,若文章、图片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

分享